药械货款结算正在经历大变革。
01
破解回款
线上结算、监管全面升级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医保局向安徽天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安徽医药有限公司拨付了首笔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货款308万元,标志着合肥市集中带量药品货款由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模式正式落地。
为破解“回款难”顽疾,合肥市医保局探索建立集采药品耗材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线上综合监管系统,系统具备数据精准核算、货款直接结算、多方互联互通和全面统计监管等功能。
据悉,今年3月,合肥市选择市第一人民院、市第三人民院两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安徽天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安徽医药有限公司两家大型配送企业作为首批集采药品和耗材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试点单位。试点期间,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的实际回款周期保持在30天左右。下一步,合肥市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逐步扩大纳入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适时在全市推行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直接结算工作。
当前,智能监管手段逐步扭转医药领域多环节监管难的问题。回款方面,线上结算、线上监管正在铺开。
8月1日起,广西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线上结算工作。各医疗机构通过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药品和耗材招标管理子系统采购的集采药品、医用耗材货款,纳入统一线上结算范围。
集采医用耗材货款,结清货款时间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
今年4月,河南宣布推行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建设统一的招采子系统结算模块,做到全省一盘棋。
河南将依托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子系统建设直接结算模块,招采子系统、基金财务管理子系统与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直接结算业务的结算申请、对账确认、货款拨付等全业务、全流程通过信息系统在线操作,全程留痕、全程监管。
此外,福建搭建了全省统一的药械货款结算平台,实行属地管理、分级结算;山东搭建了全省统一的药械结算监管平台,实现了监管平台与招采子系统、各市医保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
未来,伴随统一招采平台的进一步搭建完善,高效、透明、清晰的线上结算模式有望进一步应用。
02
直接结算模式大范围推进
“三角债”有望破除
纵观全国,近几年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的新模式,刺激医院回款的「结构性调整」,部分地区耗材回款周期明显压缩。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文章《回款时间从6个月减为30天》,点赞福建、山东直接结算模式。
其中谈到,2023年福建省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药品货款275.95亿元,结算率达99.96%;结算集采医用耗材货款34.92亿元,结算率达98.55%,覆盖全省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回款周期控制在23个工作日内,惠及504家药械供应企业。
2022年山东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覆盖国家集采、省级集采各批次药品和医用耗材,截至5月,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货款279.25亿元,覆盖2718家公立医疗机构,惠及2471家医药企业,平均回款周期29.2天。
目前,天津、山东、福建、江西、内蒙古、湖南、辽宁、安徽、河南、河北、江苏等多地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
湖南全省各级医保定点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采购的国家、省际联盟、省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中选产品货款均实行医保资金直接结算。
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以前,湖南省医药货款结算周期平均为8—18个月,甚至更长。去年10月起,湖南省探索采取医保基金向医药企业直接结算的方式,将医药企业收回货款的时间压缩至30天以内。以长沙市为例,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药品货款4.6亿元,结算率达100%,覆盖全市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平均回款周期控制在30天内。
今年1-5月,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受医疗机构委托,使用医保基金向医药企业直接结算集采药品和耗材采购款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2%),平均回款天数分别为22天和45天,惠及医药企业359家,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约4300余万元。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逐步扩大集采药品耗材直接结算范围,降低医药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此外,今年上半年,对于药械货款结算的监管力度加强,回款情况开始成为地方飞检重点。
内蒙古6月发文称,将集采中选结果执行情况全面纳入到区飞行检查中,不按时回款、线下采购等情况被列为重点检查内容。
3月,广西医保局组织全区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梳理集采品种超声刀货款欠款情况。据悉,对于企业反映部分医疗机构长期拖欠超声刀货款的情况,广西各市医保部门按照欠款情况和拖欠时间进行全面排查梳理。
《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中明确,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价格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
强监管之下,“回款利益链”将被斩断,药械三角债进一步破除。